ニュース詳細
キーワード:
読み上げ原稿:
1989年6月3日夜、中国当局宣布戒严部队将强行清场天安门广场,警告如遇阻拦将采取一切手段排除,凌晨至4日清晨,配备坦克装甲车的军队在北京多个地点与手无寸铁的学生和市民激烈冲突。大量军队入京实施戒严,约19支部队共20万军人,参与清场行动,其中包括陆军集团军、空降兵和坦克师等。 广场上的学生和市民被迫开始撤离,一些学生听取了侯德健的劝说选择离开。军队进入广场后,对学生使用棍棒攻击,部分学生受伤,有学生骨折无法站立,被送医。虽然广场面积广阔,面临混乱,至少有数名学生死亡,现场也发现纪念碑上的枪痕证据,但是否有人在广场内直接遇难不完全明确。广场外的长安街上,民众还对装甲车发起攻击。 前期谈判于5月14日进行,政府方面代表阎明复肯定学生运动的爱国性质并请求他们撤离天安门广场。尽管有学生愿意妥协,但因学生内部意见分歧及政府不愿公开谈判过程,会议陷入混乱并宣布无限期中止。阎明复甚至表示愿意被学生挟持换取撤离,但学生未予理会。次日,阎向李鹏建议撤回针对学生的批评社论并将运动定性为“爱国民主运动”,但被李鹏拒绝。 这一事件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挫折,也是中共党内派系分裂的标志。赵紫阳温和派被撤职,邓小平主导的强硬路线得以执行。事件发生后,中共当局在官方史册中掩盖和歪曲事实,至今仍是高度敏感话题。
音声選択:
再生速度:
1.0
x
再生
停止
一覧に戻る